首页  工作动态  思想引领  先进典型  活动简报 
先进典型
当前位置: 首页>>先进典型>>正文
周丽:做“四有”教师,建设“四有”课堂
2017-03-23 17:17  

  重温韩愈的《师说》,我们将“传道授业解惑”定义为师者的崇高职责,将教育总结为一个综合的、全面会聚知识和呈现知识的过程:传道,即教育道德观念;授业,即传授学业、技能;解惑,即为学生解开困顿和迷惑。三者并列而行,缺一不可。

  教育家加里宁说:“很多教师常常忘记他们应该是教育家,而教育家也就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因此,教师除了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用智慧和品格之光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

  《杨国先生全集》卷三十九有“子弟教不率从(绿从),必是教之不尽其道,为父兄师长者,但当反已自求,未可全责子弟也。”可见,教之必须尽其道,师者职责之重大。

  有一位享誉世界的作家、演说家Parker J. Palmer,试图探索“什么是好的教学”(what is good teaching?)。在他的著作(教学的勇气:探索教师的内在风景)中,“The Courage to Teach: Exploring the Inner Landscape of a Teacher's Life”,他发现, 优质的教学不能沦为一些技巧,“Good teaching cannot be reduced to technique[tekˈni:k],良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身份和完整性。good teaching come from the identity and integrity[ɪnˈtegrəti] of the teacher.”

这些论述引发了我们对问题的思考:什么是教师的身份的完整性?

  我想我们在习主席关于教师的“四有标准”中可以找到答案。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这个标准,既体现了时代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又完整地定义了教师身份的丰富内涵。

  做“四有”教师,建设“四有”课堂,是我今天要讲的主题。

  建设四有课堂,需要对四有课堂有正确的理解和诠释。

  首先,建设四有课堂,意味着大学教师肩负着国家赋予的圣神使命和社会责任,从愿景到目标、致力于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定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勇气。通过培养多面兼容思维,拓展穿越古今、纵横中外、跨界融合的教与学,促进学生人格健全、身心健康、视野开阔、心胸宽广、能力发展和智慧提升。

  “四有课堂是一个漫步经典、博览群书、坚定信念的课堂。

  在“经济学名著选读”的课堂,老师精彩呈现《国富论》、《资本论》、《经济学原理》、《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学生与老师一起,在亚当·斯密,马克思,马歇尔,凯恩斯,熊彼特,弗里德曼,贝克尔等伟大的经济学思想丛林中漫步,就“公共选择理论、货币理论、经济行为理论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与运用”开展热烈的探讨。林毅夫、厉以宁、吴敬琏、张维迎等本土经济学家的观点成为中西经济学的巅峰对话。通过学习和辩论,一方面引导学生洋为中用、古为今用、西学中用、师夷长技以强国之用;另一方面,通过对中国特色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探索,更加坚定学生关于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信心,从博览群书和经典中获得“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最终实现积极向上的教育目标。

  “四有课堂是一个滋养心灵、传播正能量的课堂。在这里,文化的经典永远滋养着人们干涸的心田,人类对真理的探求永远指引着人间正道。

  在企业文化的课堂,我们引导学生将国学经典导入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建立新型的劳资关系、雇佣关系、客情关系、企业与社会的关系。

  礼之用,和为贵。

  学而不思则罔(wang网),思而不学则殆(dai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士不可以不弘毅(hóng yì宽宏坚毅),任重而道远。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文化经典呈现的内容如此辉煌宏大,承载了历史长河中无数人的光荣与梦想,应该成为年轻人心中一个历史的背影、一盏指路的明灯、一个陪伴前行的导师。

  有学生感言,读国学经典,能助人修身养性怡心,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之境界;品国学经典,能让当代大学生以千古圣人为师,汲取[jí qǔ]传之千古历经岁月沉淀的人生哲理。

  “四有课堂是一个站在科技前沿的课堂。

  在这里,来自智能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科技创新前沿的资讯被广泛地传播;在这里,许多关键共性技术的焦点问题引发了师生的深入探讨;在这里,学生和老师共同爱智求真,每一个原创的发明或idea,都有可能成为全球创新价值网的重要节点,许多具有时代特色的创新成果和商业模式都有可能得到种子基金的青睐和培育。

  扎实的学识是建设四有课堂必备的条件。

  首先,扎实的学识体现在呈现知识的启发性会聚技术将多个学科知识会聚在一起,成为崭新的知识呈现形态。老师通过网络或书籍查阅相关知识,备课将之整合梳理,再呈现给学生,作用是将各种散乱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为学生会聚更多的知识、向学生展示宽阔的视野、深邃的洞察,吸纳最新锐的观点和争议,传递最前沿的科技资讯。会聚技术下的课堂是会聚知识,展示师者智慧的课堂。启发性比完整性更加重要。

  一位英语系的教授如是会聚关于“Empty”这个单词的知识:

  “Empty”这个单词学生在小学就已经学过,教师的教学方法大致是学会“意义、拼写、发音”即可。可是大学的讲授需要呈现意义的复杂性,考量教授者会聚知识的能力:词汇的理解要注意语境、上下文,discourse、context;举例:

“Empty”在普通意义上是“空的,空虚的,空洞的; 空闲的,无效的,徒劳的; 无聊的,愚蠢的; 言语或行动空洞的;”[例句]The room is bare and empty.房间空荡荡的。

  在数学意义上是,函数:empty(),判断变量是否已配置。

  “Empty”出现在诸多的文学作品中,《Empty》是Ray LaMontagne拉蒙塔涅演唱的一首歌曲,收录在他的专辑(直至日暮)《Till the Sun Turns Black》中,也是电影《超脱》“detachment”的插曲。

  “Empty”在在佛教“三观”中,“空”有着特殊的解释。空观:自世俗常识(假)进入宗教认识真理(空)为空观。

  课外作业:请找出Empty这个单词在21中不同情境、上下文中的不同译法。

 

  关于“hero,英雄”的概念。课程的开篇是提问:什么是英雄?描述你最崇尚的英雄?于是,在一片热烈的课堂讨论中,从古至今,英雄历历:科技英雄、改革英雄、战场英雄。成就千古大业的伟人,征战沙场的将士,胸怀民族豪情的仁人志士,无疑都称得上是英雄。

  但是,我们身边的平凡人是否也是英雄?

  1981年,美国总统里根总统发表演讲,对英雄重新定义:Those who say that we are in a time when there no heroes ,they just don’t know where to look.you can see heroes every day,going in and out of factory gates,others a handful in numbers but produce enough food to feed us all of us.There are entrepreneurs with faith in themselves and faith in an idea who create new jobs,new wealth and opportunity,their patriotism is quiet but deep.我们每天都能够看见英雄,出入工厂的门口;还有为数不多的一个群体,生产的粮食足以养活我们所有人,我们看到创业者充满创意和信心地创造新的工作岗位、新的财富、新的机会。他们身上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沉默而深沉!

  “英雄”是大众心理的一种概念诠释,我们现在思维定势的英雄人物大都定格于各个领域的显赫人士,反而忘了滋生英雄的泛泛人群。英雄,衍生于世俗。

  课外作业:我如何成为时代的英雄?

 

 

 

 

  扎实的学识体现在呈现知识的创新性陈寅恪先生所谓的“四不讲”:前人讲过的不讲;近人讲过的不讲;西人讲过的不讲;自己讲过的不讲,几乎很难做到,尝试这个挑战,尤其是在这个知识爆炸,信息无边界的社会,如果你做到了,每一堂课都会让学生耳目一新。

 

  扎实的学识还体现在呈现知识的大道至简简单、意外、具体,以简单的故事开篇,引导和吸引学生进入我们探讨的主题;意外的故事情节和结局触动人,打破大多数人原有的思维定势;具体的总结归纳征服人,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三分钟总结一个概念,一分钟提炼一个要点,使课堂充满清新的气息、诱人的素材、神秘的下回分解。

  张五常先生在导入一个抽象的经济学原理时,都会讲一些生活中司空惯见的现象或者故事:卖桔者言、养蚝的经验、会走动的资产、私产可养鱼千里、如诗如画的例子、灯塔的故事......《佃农理论》阐述了工资制和农户的集约化耕作的原理。这些故事鲜活生动,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大道至简,引人入胜。

 

  建设四有课堂,意味着上有仁爱之心的课。上有仁爱之心的课,就是要把对学生的爱转化成一个严格的标准、一份真诚的友谊,一个殷切的期待、一声美好的祝福。上有仁爱之心的课,就是春风化雨,循循善诱,潜移默化。

  2005年3月12日,上海交通大学一位名叫“宴才宏”的57岁讲师因病逝世,学生在追忆中深情地写道:“但愿天堂里也有电路课”……宴老师的电路课被学生们誉为“魔电”,很多人看来枯燥无味的工学课程被他上成了艺术品:他上课从不点名,却从来没有学生逃课;他很少布置作业,可学生们却愿意花更多时间去回顾总结他授课的内容;当医生宣布他已经肺癌晚期,他却仍然坚持上课,每节课都充满对讲台的依恋和不舍。

  宴才宏老师永远关爱学生,他与学生走得很近,虽然身体状况欠佳,缺愿意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为同学答疑解惑;有同学说,“宴才宏老师是我碰到过的最好的老师,电路分析也是我大学四年来学得最好的一门课”。他爱之切责之深,处处严格要求学生,绝不让不及格的学生苟且通过考试。一位模拟电路课程不及格的学生,只能靠刻苦复习补考通过考试,最后还考上了电路方向的研究生。他是良师也是益友,有同学说,“宴老师上课的那个学期,是我大学四年最最刻骨铭心的一个学期,一个让我告别自卑,勇敢地站立起来的学期,因为我结交了宴老师这个好朋友。”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有影响力的老师,authoring their own words,their own actions ,their own lives,用自己的话语和行动去书写人生。诲人不倦、高风亮节的师德是现代大学课堂宝贵的财富。建设“四有”课堂,意味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师垂典则,范示群伦”,通过课堂教育传授知识、开阔视野,塑造学生纯洁的心灵、高尚的情操,最终实现积极向上的教育目标。

  新的时代赋予了大学新的使命,从科研、教学、服务社会到创新创业,大学的职能已经从三大职能扩展到第四职能。这要求每一位老师都要加倍付出,影子工作成为教师群体生存的常态。投身教育,热爱学生,甘守三尺讲台,与时俱进学习新知识,会聚知识和素材,花大量的时间备课,精心整理和呈现课堂内容。

  建设“四有”课堂,为国家培养“四有”新一代。(本文系经管学院教师、肇庆学院首届优秀教学成就奖获得者周丽副教授在宣传部主办的师德楷模报告会上的演讲稿)

关闭窗口
热点文章  

肇庆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