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是大学的首要功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养成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实践能力和强烈的创新精神,这是大学必须明确的目标。当前,我校把握“解放思想,实干兴肇”教育实践活动的契机,对人才培养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以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三个维度打造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取得显著成效。其中,“115”塔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正是我校建设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015年的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双引擎”之一。自此以来,我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部署,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与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切实推动毕业生就业创业双提升。在连续数年的探索和实践中,“115”塔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在我校逐步形成。
所谓“115”塔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才培养体系:让100%的在校生接受创新创业知识的普及、素质提升教育,具备创新创业意识及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此为塔基;成立100多个创新创业工作室,让具有浓厚创业兴趣的学生,接受系统专业的创业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具有较强的创新素质和创业技能,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此为塔身;遴选5%左右具有强烈创业意愿,有较成熟创业实践项目的学生,使其在做中学,学中探索,成为创新创业的示范人物,此为塔尖。塔基、塔式、塔尖三个层面,共同构成“115”塔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115”塔式的结构宛如一个金字塔,代表着在创新创业中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一个过程。“115”中的第一个“1”,就是这个塔式结构的第一层,代表的是面向全体学生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全面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在学校制定的规划中,大一学生以学习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为主,让低年级新生对创新创业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而在大二阶段,学校在课程教学体系中融入创新创业必修课与选修课,使学生在已有的宏观认识的基础上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与体会;而大三大四便是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学校会根据学生的个性与创业方向有针对性地给予他们个性化的创新就业指导课程和实践训练。
第一个“1”是对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的普及教育,而第二个“1”则是成立100多个创新创业工作室,在全校范围内遴选有创业兴趣的学生,让有意愿的学生持项目入驻。让他们体验系统专业的创业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锻炼创新素质和创业技能。这100多个工作室,就是整个教育模式中的“塔身”。
“塔身”在“115”塔式中发挥中坚力量,因此,学校对入驻这100多个工作室有着比较严苛的准入条件:入驻的团队以全日制在校学生为主,经所在学院批准,大二以上的学生才可以提出申请入驻工作室;入驻的团队项目,要具有一定创新性或良好的市场潜力,创新项目与专业相结合。优先科技创新、文化创意、信息科技类项目;服务类、商贸类次之入驻;禁止餐饮、网吧、娱乐类项目入驻;学生团队入驻,必须提交可行性创新创业计划书 ,必须有指导老师,征求家长意见和征得所在学院同意,通过学校审核。
“115”中的“5”,处于金字塔的最顶层,代表着的是优胜劣汰过程中最后的优胜者,也就是这“115”塔式的塔尖。学校遴选出5%具有强烈创业意愿的学生,通过创业实战,培育创业成果。而具有强烈的创业意愿和明晰的创新创意,且具有较成熟的创业项目计划书,经过评估后,大三以上学生有机会进入5%的遴选视野。对被遴选入5%的学生,学校通过开设创新创业精英班,组织专门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
随着“115”塔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打造,我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氛围变得更加浓厚,成果日渐丰硕——学生参加“大创”项目获得国家级立项60项,省级立项142项,在各种比赛中硕果累累,为学校争得了荣誉。与此同时,大学生创业园连获殊荣,“双创港——肇梦空间”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广东省前孵化器试点单位”“广东省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广东省大学生青创空间孵化中心示范点创建单位”“广东省互联网+双创小镇培育单位”“粤西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肇庆市电子商务产业示范基地”,成为肇庆、粤西乃至全省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平台。在这种氛围里,林雨财、刘宇驰、陈盛任、陈炯栩等一批创新创业典型相继涌现。全校毕业生就业率连年都保持在99%左右,稳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2012年,我校光荣入围50所“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115”塔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贯穿了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多年以来的实践和探索——
首先,为了发挥“115”塔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效用,学校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统筹全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践训练、信息咨询、创新创业服务指导等工作;并指导各个二级学院设立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具体落实创新创业的各项工作。将创新创业氛围从学校的大层面普及向各个学院,由大至小逐步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领导工作。
其次,我校还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中把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重点突破口,制定了《肇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确保创新创业教育落实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同时,学校为了确保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顺利推进,相继出台了《肇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倒是管理暂行办法》、《关于鼓励与引导学生创新创业的若干规定》、《大学生创业园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
再之,创新创业工作内容众多、程序繁杂,学校根据部门的职能特点将工作合理分配,确保高效完成工作。校党委副书记担任创新创业学院的院长,带领学院统筹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部工作,就业处主要负责开展理论教学与学生考核活动,科技园负责提供实践平台,团委负责组织各项大赛活动以使同学们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创业创新活动中,教务处则对此进行宏观指导,通过学分认定和奖励制度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各个部门相互协调,使得创新创业的成果逐渐为人们所看到。
最后,在“115”塔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中,学校除了在软件方面配套全面,在硬件基础设施上也是优先满足。学校建立了大学科技园,开设了文化创意园、电子商务与中巴软件园,还有创客方舟等交流平台。这些场所,都是“115”塔式教育的重要载体。这些载体对于实现学生的创新创业梦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